构建“四维课堂”立体化思政育人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院积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四维课堂”,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思想政治育人体系,取得良好育人效果。
一、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课程,充分发挥第一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一是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山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引领作用,组织集体备课、精彩一课等活动,全力支持师资培训研讨,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加强课程建设,丰富教学资源库,倡导研究性教学,不断完善“课程配方”,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加强教学模式改革,推行“中班上课,小组研讨”课堂组织模式,推进“四个导向”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过程评价、拓展评价、结构性评价三维评价模式,不断提高“教学工艺”。二是发挥课程思政育人作用。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联系二级学院制度,与专业课、公共课一起挖掘课程思政的关联点,深入挖掘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专业为单位制定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完善必修课,拓展选修课,把习近平总书记“修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指示落到实处。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得到较大提升。
二、组织好校园文化活动,发挥第二课堂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
一是认真办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班。学院每年精选200名左右立场坚定、品学兼优的优秀大学生组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班,从师资配备、教学内容、活动空间、教育方式等方面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综合培养,在学院发挥标杆引领作用;二是认真组织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艺术节、宿舍文化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引领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校园”,积极投入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三是加强社团建设,从理论研讨、专业探索、兴趣发挥、志愿服务等方面组建了80余个学生社团,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成长平台。四是发挥优秀毕业生激励作用。发掘优秀毕业生资源,自2008年起,学院每年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作报告,与学弟学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工作经历、创业经历、人生感悟等,发挥他们对在校学生的良好示范和积极教育作用,引导在校学生汲取优秀学子们的成功经验,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五是坚持大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制定并出台学生“一日规范,百日竞赛”量化考核活动方案,参照企业要求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管理,在综合考虑标准规范与学生的行为养成、身心健康、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前提下,根据学生从宿舍到宿舍的“一日”足迹,对学生从早起到归寝的“一日”时间内学习、纪律、卫生、活动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规范量化评比,让学生在竞赛中比、学、赶、超,在自我否定、自我肯定中学会成长。通过对学生行为量化考核,力求达到使行为习惯改观有较大改观,使学生在文明礼貌、遵规守纪、爱护公物方面有较大突破的“一个改观,三个突破”的目标。六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成立创业教育学院,推进“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完成体现行业特点、融入创新创业思维和方法的844门专业课程改革,形成与社会互动、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通识培养+能力培养+项目实战”三层次课程体系,点面结合、纵深贯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建立“互联网+”创新创业课程平台;加强创新创业教材建设,与企业合作出版《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等7本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材,并建立了包括119个创业案例的创业资源库。七是组织企业家进校园活动。学院坚持组织“企业家进校园”活动,邀请企业家到校分享他们的创业故事,截止到2017年10月,学院已组织企业家专题报告61场,为在校学生与企业家零距离接触搭建起沟通对话平台,对丰富学生创业素养发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扎实组织好社会实践,发挥第三课堂实践育人工作
一是利用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学院10余个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提高学生社会认知水平。二是利用社会实践项目组织实践教学。经常性组织社会调查项目,鼓励学生积极调研社会热点问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心。三是部门联合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每年暑假学团部门、思政课教学科研部门、二级学院纷纷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调研山东活动以及其他具有专业特点的社会考察活动,积极开拓学生社会视野。四是依托学生理论社团组织实践教学。学院理论社团在二级学院设立分支机构,每个班级有相应社团代表,组织实践教学时每个班级派1-2名社团成员参加,社团代表把参加社会实践带回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整理,在班级做专题汇报,在实践教学中实现以点带面。
四、利用好网络新媒体,发挥第四课堂网络思政育人作用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共享课建设。学院三门主干课程均实现了校级教学资源网上共建共享;二是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开设“潍职在线”“潍职团委”“潍职思政”“潍职法律”等微信公众号,充分发挥新媒体时代网络思政教育的作用。三是利用教师微信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纷纷建立个人思政业务微信群,师生形成固定的朋友圈,教师积极融入学生舆论场,与学生交朋友、谈心得,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四是组织学生每天观看新闻联播。自2017年9月开始,学院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全体学生通过网络电视观看新闻联播,并通过一系列后续的主题教育活动实现对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五是建设蓝墨云班课。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利用蓝墨云班APP实现课堂考勤、研讨、作业、测验、查阅资源,便捷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邢庆亮)
案例点评:
案例立足立德树人,充分挖掘课堂、学校、社会、网络等的育人功能,通过构建“四维课堂”立体化思政育人体系,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扎实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等方面实现较大突破。